Wednesday, May 11, 2011

北京派的一名官员

今天我在斯坦福大学跟一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和一名政府派的官员聊天。那个研究生提到汶川地震,说九万人死了,这个数量太大。再说她的朋友们都不愿意因为复苏过程缺少透明度。她说这个现象反映出来一个更大的体制问题。官员怎么回答?他向研究生说,“持这个看法因为你反对共产党。 他向我说,“来自农村的。小的时候我吃不,你可以理解这个吗?你不可以。” 说完以后,好像他相信他完全赢了这个辩论,却我不明白,这个理由跟我们的辩论有什么关系?

进一步说,他开始的时候他说他代表政府,但是他瞬间改变身份,说他代表老百姓。为了避免批评而改变讲的角度不是一个很好个的争论做法。这样做你会一直逃避问题,不会 有一个很有效的讨论。但是我们还没结束,研究生继续说,“不是反对共产党,我没提到他们。我提出的问题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官员说,“不理解,你出国太长时间,你是外国人” 但是她不是外国人,她在成都长大,刚才到美国读研究生。 这个官员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他的脸越来越红。

当时我发现了中国人的辩论方式跟小朋友的是大概是一样的。我承认美国人也有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在中国这个现象太普遍。这个官员受到高度教育,政府派他到美国学习,但是他的方式还只是骂其他人而已。这个研究生提出一个体制的问题,但是官员的答案批评这个女孩子的背景。原来一个辩论,这对话很快退步到单方。他的理由站不住脚,不说回答错过了重点,也不说理由跟辩论没关系,而是说他的论点一点逻辑也没有。他是外交部门的,应该给全球对中国带来一个很好的影响。难道你觉得他这样的行为会产生好的影响吗?

这个官员并不是一个例外。最近熊培云的讲话被取消了让我看出来一个更大的趋势。一个大学邀请著名博客人和学者熊培云来演讲。他的话题是“
个社会会好吗?”但是讲话突然被转移到一个小教室,原来500人要参加,但是由于这个改变只有30人参加。演讲做完了以后,樊泽民老师骂熊培云,首先说他拒绝叫熊培云‘师。’后说讲话缺少深刻思考,这个看法不代表主流舆论。然后说第一话题不清楚,第二没有逻辑,第三全讲话没有思考。从个人而言这类批评没什么作用,因为缺乏具体的论点。

樊泽民和前面的官员反映出来在中国的一个很大问题:在辩论上原成见(对话题的第一认识)挂帅。但是他们也不能为自己的立场进行好的辩护。他们也拒绝听取其他意见。这个现象让我很不安心。拿药家鑫为例,政府已经把他作为标志。他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审判过程,但是已经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一种仪式。但是在我们向这个案件集中注意的同时,谁对更深的制度问题表示关注?药家鑫是一个人,他只是表层的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谁会探索针对深层的问题?按照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老百姓的感情不断战胜理性。

另外,中国社会有很多不满意甚至很暴力的人。为什么那么多网民把熊培云的照片放在网上然后
向他的头射击?这种仇恨是哪儿出于的?讲这种话会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网民骂李玫谨得这么厉害?日本地震发生以后为什么那么多网民幸灾乐祸?周宇新为什么要杀十个人?什么情况会让一个人发疯得这么厉害?三民人为什么投毒在牛奶里,造成三个婴儿的死亡?为什么在云南政府拆了房子但是只赔偿了一千快?为什么赵伟要回家,坐火车致死了?这个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吗?

Your browser may not support display of this image.

1 comment:

  1. 首先针对中国的官员素质,我想说,确实很多官员的素质很低,确实很多官员毫无逻辑。尤其是像樊泽民这种层次比较低,管辖范围内权力比较大的官员,为所欲为横行霸道更是家常便饭。

    对于你最后一段罗列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我觉得,还不能简单归结到社会的健康与否。因为中国太大了,13亿人口,出现几个极端案例是很正常的事情。

    同样,我觉得在美国,这种极端的人和事也都会出现。我们能简单地推断出美国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吗?

    ReplyDelete